法律资讯>正文

离婚率

2016-07-13

  离婚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年度)某地区离婚数与总人口之比。通常以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离婚率=(年内离婚数/年平均总人口)×1000‰。

  2015年6月10日,国家民政部发布《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4年依法办理离婚363.7万对,比上年增长3.9%,粗离婚率为2.7‰,比上年增加0.1个千分点。其中:民政部门登记离婚295.7万对,法院办理离婚67.9万对。


  一、离婚率——计算方法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口学辞典》更明确切地指出:分子为“离婚对数”。


  然而,这个看似简单明了的计算方法,却被国内的一些权威学者、统计部门及出版界所误读。其主要歧义在于“离婚数”究竟是“人数”还是“对数”。


  以“离婚人数”作分子计算的离婚率,无疑使中国的离婚率增长了一倍,而除了少数社会学和人口学词典外,大多数社会学、人口学和婚姻家庭辞典都认同“离婚人数”的分子涵义,其中不乏由社会学界的权威学者领衔主编(如袁方,1989;王康,1987)。众多学者也都照搬和引用错误方法计算出的离婚率资料(储兆瑞,1994;刘炳福,1996;张敏杰,1997;罗萍,1999;徐舒等,2001;央宗,2002等),一些研究者在作地域比较时还因此得出中国大陆的离婚率高于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香港、台湾地区(如李荣时,1993;刘爽,2000),这往往会引起误解,即中国的离婚率虽低于欧美,但在亚洲已属最高之列。其实,与上述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的离婚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离婚率也是以年离婚人数作分子除以年平均人口,其由来可追寻至“民政部关于印发《离婚率计算方法研讨结果的报告》的函”(1988民综函第247号)。据该函记载,民政部综合计划司和婚姻管理司曾于1988年8月召开了由15名统计、法律、婚姻、人口专家参加的离婚率计算方法研讨会,取得一致意见,并“经国家统计局认可,部领导批准”后确定:为了便于计算,易采集数据,与国际取得一致,在进行离婚统计和对外宣传时,统一口径,暂采用如下计算方法:“在一定时期内或按所给的年份,每一千人中离婚的数字。分母是总人口,分子是离婚次数,表示方法是千分率。其计算公式为:


  某年离婚率=(某年离婚次数/某年平均总人口数)×1000‰


  因为离婚次数是两个人组成一次,和分母不成比例,假如某年平均人口数都结婚再去离婚,则离婚次数为1/2人口总数,离婚率只有50%,固说明以次数定离婚率是有问题的,所以是离婚人数的对比。(根据次数算的离婚率需要在乘以二)


  二、离婚率——发展趋势


  1、由于妇女就业率的增加,核心家庭日益普遍,人们对家庭民主化与家庭幸福的追求不断增长,离婚率还将有所上升。


  2、生产力的发展有可能使妇女在平等的基础上解除没有爱情的婚姻,但也使妇女更有可能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而后者的结果将会大大减少离婚的比例。


  3、2009年中国办理离婚手续的夫妻有246.8万对,比上年增加19.9万对,增长8.8%,粗离婚率为1.85,比上年增加0.14个千分点。从近五年情况看离婚人数逐年上升,平均增幅为7.65%,这说明中国已婚男女收入及个性越来越独立,自我意识越来越强。


  4、“离婚率高,是中国人追求高质量婚姻的另一种体现。”。大家都渴望幸福的婚姻和家庭港湾,但纯为降低离婚率去强求破镜重圆,对婚姻和生活有害无益。


  三、离婚率——造成影响


  1、父母离异是孩子心灵健康的杀手,而这十五年就是现如今高达30%离婚率的一个重要埋伏——这阶段因为父母离异而遭受了心灵创伤的孩子,长大后会加倍的不信任婚姻,这一代人的离婚率较之父辈母辈,会呈翻番态势。不敢想象的是——在离婚率高得离谱的今天,他们的后代将来成人进入婚姻后,有会创造怎样的离婚率。


  2、但值得忧心的是在对100名少年犯进行的抽样检查中发现,有60%的人来自离异家庭,父母的出轨、争吵,是造成他们暴力冷漠性格的真正元凶。可以这样说,父母离异是孩子心灵健康的杀手,而婚姻的杀手,则是现代人日趋上瘾的出轨癖。


  3、人的每一个举动,都能从童年生活中找到相对应的影子。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开始认同起这个心理学上的道理。父母、家庭、生活环境,那些看似只是“人生道具”的星星点点,却常常对人的一生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


  4、有这样一个怪圈:那些父母曾经有过外遇经历的孩子,成年结婚后,出轨率往往更高。而那些遭遇暴力丈夫的太太,追究到其童年生活中,会发现她们往往也有位同样的暴力爸爸。儿女的婚姻常常是父母婚姻的一份“COPY”。宿命论者称其为“逃不脱的轮回”,实际上这是一种儿女对父母的心理模仿,虽然心心念念告诉自己“不要走向那条路”,但不自觉的潜意识里,却一步步模仿着走向更远。


  5、不少离异夫妻,对孩子的影响,不是到他们大学毕业而终止,恰恰是到他们大学毕业才刚刚开始,工作后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友,婚姻恋爱,每一方面都才会更淋漓尽致的体现出童年的黑影。


  6、有些女人从二十熬到三十,从三十熬到三十后,每次提及“婚姻”,总是莫名的恐慌,她不是不渴望安定,只是父母的婚姻,在她的内心里,埋下了一颗“不信任”的种子。他日,即便勉强结婚,往往也会以看待父亲母亲的眼光来看待丈夫,极力的从他身上寻找自己童年印象中的共识。一个过不好日子的女人,都是为心态所害。当今出轨大潮势不可挡,每个人都沉浸在诱惑中尽力满足欲望的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