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资讯>正文

老太美容院花百万引热议,消费者遭遇价格欺诈怎么办?

2016-06-12

天穗律师网法律顾问表示,如果市民一旦发现经营者存在价格违法行为嫌疑,维护自身权益时一定要注意保存获取相关证据,保留聊天记录、交易记录、截取网页、保留发票,并及时向价格主管部门进行举报投诉。

老太美容院花百万引热议,消费者遭遇价格欺诈怎么办?


价格欺诈法律责任纠纷资讯回放:


76岁的毛女士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从去年5月至今,她在海淀区华天大厦一层护生园美容院做护理,一年多的时间花了100多万元。“因为我年纪大了,希望可通过养生项目多做做保养。这家美容院离我家比较近,所以我就在这里办了卡”。


毛女士称,她是在2015年5月15日去华天大厦的物美超市时被导购拉着办的卡。“第一次办了一个5000元的足疗卡,第二次是5月17日,又让我办了一个25600元的20次的背部调理。我看到店内宣传养生的项目都是偏方,效果奇佳,就很相信”。


消费记录显示,毛女士一共去了80余次,平均消费一次就得花费17000多元。“每次过来消费时,总有工作人员推荐我办理其他理疗项目,价钱也一次比一次高。几个月后,护理的价格就变成13万多元,然后又变成20万元。最多的一次,药拓五套,他要收49万元。我说没有那么多钱,他最后让我交了34万”。


毛女士称,所谓的药拓就是全身经络按摩以后,拿“金木水火土”的药包在上面打。直到她在这里养生出了问题,她才觉得被骗。“店员告诉我驱寒需要用姜蝉疗法,他说得84万20次,我只取了24万元给他”。但当毛女士第一次花42000元做姜蝉疗法时,身体却出现了异样,浑身起疱,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接触性皮炎。“这时候才觉得可能是被骗了。”毛女士说。


毛女士的亲属告诉记者,老人在美容院做养生理疗的事一直瞒着家里,直到前不久,老人和家里人要10万元钱,他们才觉得事情不对。“我们去美容院一看,原来母亲已在这家店花了100多万元。我们要求看价目表,店员左右推脱,就是不给我们看。而且营业执照也没有。”毛女士的家属称,每次交钱时,店员都不让她告诉家人,这才瞒了这么久。“现在越想越不对,感觉被骗了”。


北京晨报记者来到华天大厦护生园美容院,向工作人员询问护理价格,店员却含糊其辞。“根据每个人体质不同,价格不一样”。当记者提出要看价目表时,工作人员推脱暂时没有价目表。随后,记者向其询问毛女士一事,工作人员则称领导不在,自己什么都不知道。随后,她给了记者一个经理电话,但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对此,毛女士和她的家属认为,护生园美容院制定的天价美容产品没有依据,有欺骗顾客的嫌疑。毛女士称,护生园负责人答应给一个回复。但是截至目前,仍未有准确回复,也没说返还多少钱。“我们准备走司法程序”。


价格欺诈法律责任纠纷法律咨询:


根据我国目前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通则》、《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消费者主要有以下几种维权的途径。


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发生争议后,就与争议有关的问题进行协商,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和解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的活动。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协商和解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对经营者,它都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途径。事实上,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消费者权益争议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解决的。


消费者与经营者协商和解的法律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4条明确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此条第1项规定,即“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便是消费者与经营者协商和解的法律依据。


在协商和解时,消费者应注意以下问题:


针对经营者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消费者协商和解建议的行为,消费者应立即采取措施,用其他途径解决争议问题。即可用投诉、申诉或仲裁、起诉手段解决纠纷。如果经营者的故意拖延和无理拒绝,致使消费者财产损失扩大的,经营者除了应当满足消费者正常要求外,还应当就扩大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针对经营者故意推卸责任,认为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是生产厂家的事,要求消费者直接找厂家交涉的行为,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5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销售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因此,当消费者遇到商品质量问题时,如经营者推卸责任,认为是生产厂家的问题,要求消费者直接找厂家交涉时,消费者应当有自我保护意识,不能挟在中间让厂家和经营者当“皮球”踢。要以法律规定为依据,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天穗律师网是一个律师在线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平台,你可免费向法律顾问寻求关于“消费者遭遇价格欺诈怎么办”方面的法律咨询,也可通过找律师有偿解决关于“消费者遭遇价格欺诈怎么办”方面的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