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资讯>正文

怎么正确认定诽谤罪?

2016-06-15

  天穗律师网法律顾问表示,在司法实务中,诽谤罪与侮辱罪、诬告陷害罪、治安违法行为、民事侵权行为等发生混淆。

  怎么正确认定诽谤罪?


  (一)本罪与治安违法行为、民事侵权行为的界限


  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甚至叙述的事实愈真实,愈会加重侵权的程度。比如,为毁损他人名誉而揭人隐私,越揭得逼真,其侵权性质越为恶劣。。


  (二)本罪与侮辱罪的界限


  这两种犯罪所侵犯的客体,都是他人的人格和名誉。不同之处主要在于:


  1.侮辱不是用捏造的方式进行,而诽谤则必须是捏造事实。


  2.侮辱含暴力侮辱行为,而诽谤则不使用暴力手段。


  3.侮辱往往是当着被害人的面进行的,诽谤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的。


  (三)本罪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


  二者都是针对特定对象,采用捏造事实的手段实施的。不同之处在于:


  1.所捏造的事实内容不同。诬告陷害捏造的是犯罪的事实,诽谤罪捏造的是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事实。


  2.行为方式不同。诬告陷害是向政府机关和有关部门告发,诽谤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


  3.主观方面不同。诬告陷害的意图是使他人受刑事处分,诽谤则是意图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


  4.追究方式不同。诬告陷害罪是公诉案件,诽谤罪只有在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影响国家利益的情况下是公诉案件外,一般均为自诉案件。


  (四)诽谤是否构成诽谤罪的界限


  区分诽谤罪与非罪的界限,要注意:诽谤罪与治安违法行为、民事侵权行为的界限。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必须局限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


  1.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甚至叙述的事实愈真实,愈会加重侵权的程度。譬如为毁损他人名誉而揭人隐私,越揭露得逼真,其侵权性质越为恶劣。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规定。


  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而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如:散布虚假消息,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等,目的是以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这种行为即使造成了严重后果,只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而不构成诽谤罪。


  3.主观过错要求不同。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包括过失行为。此外,即使善意的检举、揭发、批评中有不实成分的,也不应以诽谤罪论处。


  天穗律师网是一个律师在线免费咨询法律服务平台,您可向法律顾问寻求关于“怎么正确认定诽谤罪”方面的免费法律咨询服务;您可以通过找律师,获得有偿解决关于“怎么正确认定诽谤罪”方面的法律纠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