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资讯>正文

中大奖误认是骗局引热议,日常生活常见骗局有哪些?

2016-06-21

天穗律师网法律顾问表示,贪心往往是被骗的主要原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涉及金钱的事情,市民千万不要透露个人信息,有疑问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核实,绝对不汇款。

中大奖误认是骗局引热议,日常生活常见骗局有哪些?


骗局纠纷资讯回放:


中大奖误认是骗局,如果有一天,一个陌生电话打来告诉你中了10万元的大奖,还要你亲自去领奖,你会怎么做?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假设性的问题,不少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曾碰到过。浙江台州的姑娘也碰到这样的情况,她是真的中奖了,然而,其家人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骗局,拒绝领奖。险些错过这个10万大奖。


从公安机关了解了各种各样骗局,每次的稿件都是提醒大家,要谨慎谨慎再谨慎,对于此次碰到的事情,还真是第一次。得到这件事的线索,是在5天前,当时第一感觉也是想提醒小姑娘三个字:“要谨慎。”


但是,当我看到百视通官方微博的时候,心境又发生了变化,官方微博敢发这样的微博,可靠性应该很强。所以,我尝试了很多方法去联系百视通方面,先在微博中私信了他们。不过,几个小时过去了,并没有得到回应。第二天,我从网上查来了电话,打过去两次,两位自称是百视通前台工作人员的人,都告诉我,对“一字万金”征集活动毫不知情。


就在这个时候,连我都认为,这也许真的是一个骗局,采访可能就这样无疾而终了。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事情又出现了大反转。就在采访此事的第三天,我得知百视通联系了台州当地的媒体去说服程姑娘,我心里知道,这样的“大动作”,是骗子的可能性已经很低了。


骗局纠纷法律咨询:


日常生活常见骗局第一类


看节目被抽中大奖?


目前,很多综艺节目都设有群众抽奖环节。如果某一天你接到一条短信,说你被春晚节目组抽中为一等奖,千万不要相信,这是诈骗分子发来的钓鱼短信。如果点击了短信中的网址链接,轻则个人身份信息被盗,重则手机被木马入侵,资金遭盗刷。


日常生活常见骗局第二类


网购由于特殊原因要退款?


春节前,部分市民网购付款的年货因为快递停运等原因还没到货。节后,却接到自称“店主”打来的电话,说是由于货物短缺、系统原因等无法发货,可办理退款,随后发来一个退款链接。千万不要轻易打开此链接!这是诈骗分子伪造的钓鱼网站。一旦进入钓鱼网站,个人信息、网购账号、密码等重要信息就会被窃取,甚至网银资金被盗刷。


日常生活常见骗局第三类


你的邮包藏有毒品?


如果某天你接到一个自称邮局打来的电话,说你的邮包涉嫌藏毒,要给你转到“公安局”协助调查。千万不要相信,这是典型的“邮包藏毒”电信诈骗,对方会利用网络改号软件模仿公检法机关的电话号码,再通过多人分别假冒邮局、公安局、检察院等机关人员,以缴纳保证金、将资金转移到“安全账户”等名义进行诈骗。


日常生活常见骗局第四类


信用好可办理信用卡提额?


年底,部分人信用卡花销增多。节后面临还款手头拮据,但是信用卡的额度又不是很高。因此,诈骗分子会看准时机,利用伪基站冒充银行的客服电话,发送一些可以帮助提高额度的诈骗短信。岛城市民金先生此前就遭遇此类骗局损失万余元。“用户一旦点击其中的链接,手机就会被感染木马病毒,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支付短信被转发,进而信用卡资金被诈骗分子以网上快捷支付的形式进行盗刷。”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六大队民警介绍说。


日常生活常见骗局第五类


短信说积分可兑换现金?


突然收到10086发来的短信,内容为“您的积分21688分即将失效,请及时登录www.fyi10086.com安装掌上客户端提现216.88元”。是不是会心动?不过,这种短信全都是诈骗分子利用伪基站冒充10086发送的,其中的网址也是一个钓鱼网站,当用户点击网址下载安装所谓的“掌上客户端”后,手机就会感染木马病毒,进而造成资金被盗刷等风险。


日常生活常见骗局第六类


“异地违法”要汇款?


春节期间,不少车主选择自驾车回老家或外出旅游。不法分子看准这个时机,节后向车主群发“交通违法异地违法”诈骗短信,目的是要求车主汇款到某个私人账户上。该怎么识别车辆是否真的在异地有交通违法记录呢?目前,车辆在外地发生交通违法行为,部分地区公安交管部门会以邮寄违法通知书,或以短信形式告知车主相关信息,详细告知违法时间、地点、违法行为以及办理程序等。但是,交管部门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汇款或者转账,要求汇款转账的都是诈骗短信。


日常生活常见骗局第七类


交中介费得高薪工作?


春节后,外来人口返程高峰带来的是求职潮。不法分子便利用人们求职心切的心理,以各种方式诈骗钱财。一是通过招聘短信、街头“小广告”等形式发布信息,骗取报名费、中介费、服装费等;二是假冒职业中介机构,骗取求职者信任后,巧立名目收取费用,得手后携款潜逃;三是以“有关系、有路子”,可以为求职者疏通关系为名诈骗钱财。所以,求职应聘时一定要提高警惕,特别是对中介机构、应聘企业要追根问底,核实相关执业资格文件,以免上当受骗。


日常生活常见骗局第八类


受委托“热情接站”?


下了车,如果有陌生人来搭讪,称是“受委托”前来接站的,就要多长个心眼了。这种骗子往往会物色长时间停留在车站附近等待亲友接站的外地单身旅客,偷听旅客和亲属的通话内容后,再以接站为名骗取信任,最后诈骗钱财。旅客出门在外一定要保持警惕,尤其在火车站、汽车站等客流量大的地方,遇到陌生人接站时要仔细核实身份,避免上当。


日常生活常见骗局第九类


“礼品回收”要防调包


春节过后,有不法分子把目标对准名贵滋补品、高档烟酒等,以“礼品回收”为幌子实施诈骗。他们会事先开设“礼品回收店”,遇人上门兜售礼品时,则以找人鉴定、讨价还价等名义迷惑对方,伺机进行调包诈骗。


此外,诈骗人员还会多人结伙扮演消费者,假装购买名贵滋补品、烟酒等,转移商店营业员视线后乘机调包作案。商家和消费者应严加防范,交易名贵滋补品、高档烟酒时要做好记号,以免被调包。(


天穗律师网是一个律师在线法律咨询服务平台,你可免费向法律顾问寻求关于“日常生活常见骗局有哪些”方面的法律咨询免费服务,也可专业律师寻求关于“日常生活常见骗局有哪些”方面的法律纠纷有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