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资讯>正文

问号?山东被骗学费离世女孩申领助学金信息为啥会泄露

2016-08-25

  天穗律师网法律顾问表示,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以窃取或者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8月19日,山东省临沂市发生一起悲剧,即将到南京邮电大学报到的18岁新生徐玉玉,被骗子以“领取教育局助学金”名义,骗走了一家人省吃俭用攒下的学费。当晚报警后,徐玉玉因伤心过度心脏骤停,再没能醒来。当地警方已成立专案组,案件正在前期侦查阶段。


  此前,有媒体调查得知,当时用于诈骗的开头为“171”的号码归属地为济南,电话处于关机状态。而徐玉玉当时把钱打入的银行账号,经查询归属地为贵州贵阳。


  事件焦点


  谁泄露了徐玉玉的个人信息?


  徐玉玉的母亲李自云在接受采访时说,8月19日下午,徐玉玉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称有一笔2600元助学金要发放给她。对方显然对徐玉玉的个人信息了解颇深,知道她即将进入大学,也知道她办理了申请助学金的相关手续。因为,在诈骗电话打来的前一天,她们接到教育部门有关办理助学金的电话,所以并没有怀疑这一电话的真伪。


  很明显,与大家熟知的那种“撒网式”电信诈骗不同,此次骗子掌握有徐玉玉详细的个人信息。


  徐玉玉的个人信息是如何泄露出去的?


  对此,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陆兆华表示,女大学生申领助学金的信息泄露有多种可能性:人为泄露私人信息;储存信息的电脑、手机等设备遭攻击破解;信息录入系统存在漏洞等等。在他看来,这起诈骗中人为故意泄露的可能性非常大。


  类似的情况生活中并不鲜见。“孩子参加考研刚报完名,各类考研辅导班的信息就纷至沓来。去年卖了一套房,没几天就不断有租房买房的中介电话……”北京市民姚先生说,有时甚至感觉生活在一个“毫无隐私可言”的地方,“谁来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泄露个人信息又该如何担责?”


  泄露公民信息最高判7年


  对于这些泄露或贩卖个人信息的行为,我国法律有明确的处罚措施。据了解,去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明确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另外,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从重处罚。


  防止信息泄露,提高防范意识是关键


  虽然国家法律规定,泄露公民个人信息最高获刑7年,但每天各类诈骗或骚扰电话仍响个不停。公众的个人信息在不法分子眼里,也许只是他们获利的工具。


  杜绝个人信息的泄露,需要相关部门再多些努力。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增强防范意识,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