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穗律师网法律顾问表示,政府部门对环境末位的官员有处罚要求,官员给采样器堵棉纱,是为了改良数据逃避处罚。因为以前没有类似的违法处理,环保系统内的官员也就不知道所犯错误的严重性。
棉纱堵采样器造假,官员政绩造假如何处罚?
●官员政绩造假法律责任纠纷资讯回放:
空气采样器本是实时监测空气质量的,但是现在国家直管的长安区监测站,是不经允许任何人不得入内的。
器,致使数据异常,引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注意。警方立案调查后,目前涉案人员已羁押在看守所。
2015年4月,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现场会传出消息,针对空气质量监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环保部决定用两年时间,开展全国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专项检查。2016年10月21日,西安市环保局一名工作人员称,就是在这种从中央到省、市严格要求、交叉检查的情况下,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竟然进行数据造假。
●官员政绩造假法律责任纠纷案例分析:
官员造假现象是由于官员存在侥幸心理,总想着“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性地适用纪律和规矩。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心理,本质上都反映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造假者对纪律和规矩没有心存敬畏。
为求利益去冒险——贪婪、侥幸心理。贪图权位和名利,为了取得“位子”、保住“帽子”,达到个人提拔、延迟退休等目的,一些党员干部明明知道自己不符合条件,却依然想方设法改年龄、造身份。有的为了方便自己经商办企业或者个人享乐,摆脱纪律和规矩约束,假证件、假票据一应俱全。
随着大流走捷径——从众、跟风心理。一些党员干部看到有人通过造假获得提拔、升迁、调岗,也不甘人后走“捷径”。“别人都改,我不改不是要吃亏?”“那么多人改了都没事,我也要改。”有些党员领导干部面对不良风气害怕成为“异类”“被边缘化”,逐渐被“投机取巧走捷径,弄虚作假好做官”的潜规则同化,对组织虚与委蛇,对所谓“兄弟”掏心挖肺,台前照本宣科,私下妄议大政方针。
迫于形势装“两面”——伪装、粉饰心理。随着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监督问责等各项制度日趋健全,对党员干部的管理日趋严格,一些官员为了平安着陆,成为一名“粉饰太平”的伪装者:家里放着上亿现金却“坚持”骑自行车上班;前脚高唱“清廉自守”,后脚潜入会所大吃大喝;白天向组织拍胸脯坚决落实,晚上就在饭局上坦白意思意思就行了……
专家指出,不管是贪婪下的主动造假,还是迫于形势的被动伪装,官员“造假”形形色色的心理动机归根结底是党性不纯,信念不坚,是对纪律和规矩的漠视,让个人欲望和侥幸心理占了上风,把“对党忠诚”这一基本要求抛在了脑后。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陈步雷等专家提出,应建立干部档案数据库并全国联网,即使干部异地交流也能实现查询。改变人事档案的“黑箱”化管理模式,加大干部基本信息的公开力度,为社会监督创造条件。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和频次,提高造假成本。既要追究造假者的责任,更要追究档案管理者以及授意或参与篡改、造假的相关人员的责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擦亮执纪的火眼金睛,不被官员刻意营造的表象所迷惑;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发现涉嫌“造假”问题,立即调查、纠正,严肃处理。
对官员“造假”行为“较真”已成为制度性的常规工作。王岐山提出,巡视工作要与时俱进,创新方式方法,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进行抽查。中央巡视组在首轮巡视中就已经使用这一巡视手段——看看报告得实不实,查出来的问题和报告的情况能否反映问题线索,借此把“老虎”和“苍蝇”找出来。
天穗律师网是一个律师在线法律咨询服务平台,你可免费向法律顾问寻求关于“官员政绩造假如何处罚”方面的法律咨询免费服务,也可通过找律师寻求关于“官员政绩造假如何处罚”方面的法律纠纷有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