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资讯>正文

少年杀死8岁男孩,未成年杀人如何判刑?

2016-11-13

  天穗律师网法律顾问表示,故意杀人罪是一种非法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故意杀人行为都会造成被害人的死亡,同时其犯罪主体可以是已满14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任何人。

  少年杀死8岁男孩,未成年杀人如何判刑?


  ●未成年杀人法律责任纠纷资讯回放:


  小杰(化名)家住泰兴,今年14周岁,上初二,在家里受宠。2016年2月3日下午两点半左右,同村的8周岁的小宝(化名)来小杰家里玩,两个孩子约了一起打网络游戏,但是在游戏中对打的时候,小宝总是输。后来两人决定联合起来打,可小宝那个角色老是不动,这让小杰很生气。


  两人玩到四点多,小杰觉得没意思,准备去找同村的小伙伴继续打游戏,小宝就跟在他后面。没走多久,小宝突然赶上来从正面推了小杰一把,小杰揪起小宝说:“你有本事再来一下!”小宝就掴了小杰一记耳光。


  当时小杰一心想着找人打游戏,没心思理会小宝,但是到了小伙伴家,人家因为有事,根本没空打游戏。看着小宝,小杰心想:“这下我有时间揍他了。”


  小杰把小宝带到村边的小河边,看到四下无人,用拳头殴打小宝的头部、肚子、小腿等,直到小宝昏厥过去。小杰看到小宝一动不动,小杰很害怕,将小宝踹入河沟中。小杰飞快跑回了家,连眼镜丢在现场他都不敢去找。


  晚上,小宝的家人疯狂地寻找孩子,全村人都加入了寻找。第二天一早,村民在小河里找到了已经死去的小宝。


  小杰的爸爸回到家,突然问小杰:“你的眼镜在哪里?”小杰回答不知道,爸爸似乎明白了什么。爸爸把小杰带到小河边,当着众人的面说:“这个眼镜是我儿子的!”


  ●未成年杀人法律责任纠纷案例分析: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犯罪,是指14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具体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刑法规定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这个年龄段的少年,一般说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识能力,能够辨别大是大非和控制自己重大的行为。因此,刑法仅仅要求他们对少数几种容易识别的社会危害性比较严重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除此之外,不承担其他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


  二是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已满16周岁的人,体力和智力已有相当的发展,对事物的是非善恶已经有了完全的辨认能力,对自己的行为也有了完全的控制能力,因此,应当对自己实施的一切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是一种最严重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生命权是公民最重要的人身权利,根据我国的司法实践,胎儿脱离母体,能够独立呼吸,就有了生命,具有生命的权利,任何人也不能非法剥夺。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在实际发生的案件中,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行为人采用什么方法,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合法剥夺他人生命的,如正当的防卫行为、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依法对罪犯执行死刑的行为,则不能构成本罪。


  未成年人故意杀人罪如何判刑?


  未成年人犯罪,同成年人犯罪一样,刑罚仍然是对其最严厉的惩罚措施。但由于未成年犯罪主体的特殊性,在对其刑罚的适用上同成年人有着很大差异。《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惩罚为辅、教育为主的原则。这两条明确规定了对少年犯量刑的方向。这是基本于未成年人责任能力不完备及其容易接受改造、可塑性强的特点而确立的,它反映了刑罚与罪责相适应的原则及刑罚目的的要求。以上是对未成年被告人适用刑罚的最基本原则之一。


  在能够构成故意杀人罪犯罪主体的未成年中,又将其分为了已满16周岁与未满16周岁,但不管是属于哪种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如果是涉嫌故意杀人罪的话同样也是要受到刑事处罚的,只不过是在故意杀人罪量刑的基础上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同时对未成年人是不能适用死刑的。


  天穗律师网是一个律师在线法律咨询服务平台,你可免费向法律顾问寻求关于“未成年杀人如何判刑”方面的法律咨询免费服务,也可通过找律师寻求关于“未成年杀人如何判刑”方面的法律纠纷有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