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穗律师网法律顾问表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拉客美容店陷阱,强迫消费行为如何处罚?
●强迫消费行为法律责任纠纷资讯回放:
免费美容强迫消费4000多元
去年5月,家住沙坪坝区的雷女士和丈夫一起到江北区观音桥商业区派出所报案称,自己被一家美容店强迫消费了4000多元。
雷女士此前到观音桥逛街,一名年轻女子递来小卡片说可以免费测试皮肤。顶不住女子的软磨硬泡,雷女士去做了测试。在脸上敷上一层黑色的液体后,店员告诉雷女士测试要收费,活动价28元。
紧接着店员说,要用专业的洗面奶洗、专业的面膜才能洗去脸上的黑色液体,不然她脸上的血丝会增多。再做一个1600元的护理,就可以除祛血丝。如果不做,雷女士走出了美容店脸上就要发紫,毁了容几万元都医不好。
无奈之下,雷女士交钱做完护理,一共用了4000元。民警经过调查发现,该美容机构连给雷女士收费的字据也没有一张。在民警的调解下,店方同意退还雷女士4000元。
2000多元办卡一夜人走楼空
“美女、帅哥,免费洗发、设计发型、免费美容体验,来,感受下我们会所的服务”,这是街上常见的拉客套路。昨日,一名前来领钱的赵先生告诉重庆晚报记者,他就是被这样的话忽悠去办卡的。
今年7月,赵先生花了2000多元办理了一家理发店的金卡,一起办卡的还有赵先生的几位朋友,都花了一两千元。一个月后,美发店消失了。
另一名受害者宏女士办理了一家名为“格调造型”理发店的卡,消费几次后,卡里余额大概有6000元。宏女士再次前往这家理发店,却发现店铺已人去楼空,她向警方报案后得知,因此事在派出所报案的有56人。
该理发店自2013年开业,至2015年突然关闭,致使办理会员的客户无法获得应有的服务,案件受害人共132人,未消费完的金额共计30余万元。
警方接报后立即开展工作,终于明确犯罪嫌疑人孙某。经过民警宣讲法律,犯罪嫌疑人孙某到派出所投案自首,并同其他涉案嫌疑人向警方交出33万元。
100元美白针最高卖到5000元
昨日,在防诈骗展台前,民警拿着一小瓶液体给重庆晚报记者看,“这就是女士美容用的美白水光针。”重庆晚报记者看到,玻璃瓶包装上除了几行韩文外,看不到任何的标志。
民警说,这些产品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以及生产厂家,卖到小美容店大概100元左右,“消费者打一针肯定上千元。”民警表示,据他们调查,最能忽悠的店主甚至5000元一针卖给消费者。
在昨日的2016年打击刑事犯罪成果汇报暨涉案财物返还仪式上,还有其他涉案财产的返还。据统计,警方今年已为群众追回涉案现金3000余万元,涉案轿车20余辆,摩托车50余辆,金银首饰500余件,手机500余台,其他物品300余件,总价值4000余万元。
●强迫消费行为法律责任纠纷案例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方式、消费理念、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消费、预付式消费、特许加盟经营等新兴消费类型不断兴起,消费产品、消费领域不断更新扩展。面对消费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层面相继修订了《食品安全法》、《广告法》、《产品质量法》、《保险法》等,新制定了《旅游法》、《征信业管理条例》等一批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2014年3月,又修订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为适应消费维权的新形势、新常态,调整和平衡消费关系,维护与上位法的统一,2015年省人大常委会将我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列入年度立法修订计划,经过一年多的立法调研和反复修改,经省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通过了对我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的全面修订。
“强迫消费、搭售商品或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侵害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不再只是被责令改正那么简单,还将同时处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非法所得或违法所得无法计算的,处以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责令停业整顿。
天穗律师网是一个律师在线法律咨询服务平台,你可免费向法律顾问寻求关于“强迫消费行为如何处罚”方面的法律咨询免费服务,也可通过找律师寻求关于“强迫消费行为如何处罚”方面的法律纠纷有偿服务。
推荐阅读: